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从两会上的建议到条例草案,河南省民营企业家半年前的呼声正通过法治保障成为现实。今年年初的河南省两会现场,省政协委员、河南安多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晓良递交了一份沉甸甸的提案。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尽管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部分企业实际获得感并不强,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现象。”
六个月后,河南省司法厅于7月2日发布《河南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草案),刘晓良在提案中反映的市场准入歧视、政府拖欠账款、涉企执法不规范等核心问题均在这份地方性法规草案中得到了针对性回应。
省司法厅网站截图
代表委员的痛点直击
在今年初的河南两会上,民营经济发展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焦点。省人大代表、河南金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小平带来了《关于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的议案》,他指出,民营企业在财产保护、市场公平竞争、融资渠道拓宽等方面存在较大障碍。
“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发展信心不足。”贾小平在议案中呼吁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明确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则和方向,提供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
省人大代表、河南瑞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桂涛在工作和调研中发现,部分民营企业扶持政策条款表述宽泛,缺乏详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使得政策在落地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方向。
“许多民营企业内部缺乏专业的政策研究人员,对国家出台的普惠性政策了解程度较为有限,难以准确把握政策要点,导致无法充分享受政策所带来的红利,错失发展良机。”朱桂涛表示,各级政府应尽快构建一套完善的政策落实监督机制,全面梳理现有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明确每项政策的具体责任部门以及严格的落实时间节点。